
近年來,因為可持續發展的概念,在建筑模板領域,“以塑代木”風行,所謂以塑代木,指的是用塑料模板代替木制模板,塑料模板的環保、節約等優勢的確有目共睹,但是塑料模板自身的缺點卻也比較明顯,這也是一直以來木制模板仍舊被市場需求的主要原因。
塑料建筑模板的靜曲強度和靜曲彈性模量與其它模板相比較小,國內應用的塑料建筑模板,在強度和剛度方面比竹(木)模板還低,比外來的GMT模板低很多。
目前塑料建筑模板主要以平板型式用作頂板和樓板模板,承載量較低,只要適當控制次梁的間距就能滿足施工要求。但是要用作墻柱模板,必須加工成鋼框塑料模板。因此,還要調整塑料建筑模板的配方,改進生產工藝,提高塑料建筑模板的性能,同時也要開發GMT模板。

塑料板材的熱脹冷縮系數比鋼鐵、木材大,因此塑料建筑模板受氣溫影響較大,如夏季高溫期,晝夜溫差達40℃,據資料介紹,在高溫時,3m長的板伸縮量可達3mm~4mm。如果在晚上施工鋪板,到中午時模板中間部位將發生起拱;如果在中午施工鋪板,到晚上模板收縮使相鄰板之間產生3mm~4mm的縫隙。要解決膨脹大的問題,可以通過調整材料配方,改進加工工藝來縮小膨脹系數。另外,在施工中可以選擇一個平均溫度的時間來鋪板,或在板與板之間加封海綿條,可以做到消除模板縫隙,保證澆注混凝土不漏漿,又可解決高溫時起拱的問題。
目前,塑料模板主要用作樓板模板,在鋪設鋼筋時,由于鋼筋連接時,電焊的焊渣溫度很高,落在塑料模板上,易燙壞板面,影響成型混凝土的表面質量。因此,可以在聚丙烯中適當加阻燃劑,提高塑料模板的阻燃性。另外可以在電焊作業時采取防護措施,如給電焊工發一塊石綿布,對平面模板可以平鋪在焊點下,對豎立模板可以將一塊小木板靠在焊點旁,就可以解決電焊燙壞塑料建筑模板的問題。

以塑代木的概念已經提出了很多年,但縱觀當下的實際情況,大多數工地使用的還是木模板。其實在國內的建筑史上木模板的使用歷史相當長,大約上個世紀50年代我國就在使用木模板,80年代提出了以鋼代木,90年代又提出以竹代木,2000年以后又開流行起木膠合板。雖然木膠合板和實木模板有很大的區別,但說白了還是木模板,現在工地上大范圍使用的正是木膠合板說到這里可以思考一個問題,為什么這么多新型材料都沒能替代掉木模板?
首先,并沒有哪種材料可以完全替代掉另一種材料。每種材料都有自己的使用范圍,路橋、輕軌等大型公建都必須使用鋼?;蛘咧匦弯撃?,這是硬性要求,不能被替代。
其次,每種材料的模板都既有缺陷也有優勢,沒有哪一種材料是完美的。比如塑料模板就存在強度不足、高溫易變形、邊角易碎等缺陷,但優勢在于重復利用率高;木模板雖然重復利用率低,但價格優勢太明顯。工程項目當然會綜合各方面的考慮選擇最合適的用料。
最后,原中國模板協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教授級高級工程師糜嘉平提出了以塑代木在短期內不能實現的原因猜想:鋼、鋁是不可再生資源,至多只能繼續研發出節約利用鋼鋁材料的新技術,但技術的投入資金很大,也要消耗能源;而木材是可再生資源,木模板產量10年間增加了13倍,森林覆蓋率反而從16.55%增加到18.21%,縱觀其中的原因,一是大家環保意識的增強,二是經濟林的開發。所以,到底哪種材料更環保,還是難以有一個的判斷??傊糠N材料的模板都既有缺陷也有優勢,沒有哪一種材料是完美的,只是從當前的情況來看,木模板的優勢確實太明顯。
